linfeiyu
一派掌门

[] 《安妮日记》一个城市的记忆

-->
在阿姆斯特丹深秋的夜里,打开这部“电影”,观看1942年发生在这座城市的往事。
  
  影片一开始是阿姆寻常的大雨,潺潺的流水,古老的桥梁。脚步匆匆的行人透露出战争危险的气息。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安妮在这一天度过了她十三岁的生日,并开始与一个男孩约会。青春如一朵含苞芬芳的花。
  
  不久之后安妮全家躲进阿姆市区一个小阁楼以躲避希特勒的迫害。之后的25个月,3个犹太家庭困于一间小密室,忍受着生活上的种种不便,物质上的极大匮乏,并且随时担心着生命的安危。8个人守护一小片蓝天,四周都是乌云所包围。
  
  但安妮写道:“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情事,并且将每段艰辛匮乏的事情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我已下定决心要过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不想以后变成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我在这里的经验,是一个有趣人生的好开头。碰到最危险的时刻,我都必须往它们幽默的一面看,并且笑一笑,理由——惟一的理由——就在这里。”
  
  正因为如此,在安妮的日记中,从没有对辛酸恐怖的生活的抱怨与控诉。她如同一朵光芒四射的花,明亮得刺伤人的眼睛。安妮对生活又充满了无比的热情,当她在密室里吹灭十四岁的蜡烛时,脸上满足与平静的表情让人难忘。当她与彼得在夜晚的阁楼上亲吻,月光映上她皎洁的面颊,如同童话中美好的图画。
  
  国际儿童文学最高奖安徒生奖获得者艾顿?钱伯斯曾说: “安妮是个了不起的现实主义者。她不让感伤破坏她对生活的看法。这一点对文学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安妮日记能成为仅次于圣经的一本最畅销的读物。她笔下的人物生动而尖锐,她不刻意美化或诋毁生活,唯有真实。她异常清醒。当与母亲谈到教堂时,她说“我为什么要膜拜上帝,他为我们做过什么”。她甚至认识到战争的源头在于人类的野蛮与人性的集体无意识的泯灭。她一直不停地在写,直到盖世太保终于叩开了密室的门的那一刻……
  
  影片中,当安妮在狭小的窗口仰望教堂的瞬间,我的心不禁一颤,那尖尖的无比熟悉的哥特风格的教堂,十字架高高耸立在上,它们位于我所在的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这个白天无比平静,晚上灯红酒绿大麻飘香的城市。这些见证了人类梦魇的教堂是那么若无其事,五十多年过去了,钟声照常每日悦耳地响起。
  
  安妮故居依旧坐落在古老的运河旁边,流水潺潺。或许阳光仍穿过窗棂斜斜地照在当年的阁楼,但再也没有那花蕾一般的面庞。

#1楼
发帖时间:2012-03-11 18:09:25   |   回复数:2
yhf.y
超凡入圣№
看了一半
没看完这个片子
2012-3-12 #2楼
蓝蓝天上hzn
无名小卒
留个脚印```````


留个脚印``````古玩拍卖 www.paimaish.com
2012-3-12 #3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