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dragoon
武林高手

[] [图文杂烩] 中国少先队重大改革:两岁看新闻联播神童封“五道杠”

-->
】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武汉“天才少年”黄艺博已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并将其近3000元稿费和变卖废品赚来的零花钱都用在资助与看望孤寡老人。中广网5月2日消息 昨晚的微博热点是武汉滑坡路小学六(2)班班长黄艺博、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小小年纪,身上就笼罩了“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武汉市首届‘十大孝星’”等太多光环,“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在政史上的许多见解,甚至已超出了我们理解的范畴。” 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赵九骁作如下点评:
“天才少年”黄艺博事件折射了扭曲的教育理念:
首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方仲永的悲剧一直在发生。天才变庸才,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家长从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制定人生的规划和教育的目标。家长“追官”的“官瘾”之心,疯狂地迁徙到孩子身上,无视孩子的心理需要,将我们引到了一条不应该走的路上去了。
第二,“官瘾”少年的出现,和奥数少年、钢琴少年、台球少年一样,孩子像花园的盆栽植物,被家长和老师们修枝剪叶,任人摆布,唱着“自由飞翔”的歌,干着千篇一律的事,过着唯命是从的生活,孩子能不厌倦吗?
第三,百年树人,如果家长、学校是一个好的园艺师,应完善他们平等、自尊的人格,提供他们成长的阳光和土壤,他们才能快乐生长。根深叶茂。













































































































































黄艺博博客前言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出自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儒学大师 “横渠先生”张载之语。此句以吞吐宇宙的浩然大气,承继先贤、泽被后世的立业精神,济世安邦、造福天下的博大胸怀,不仅为广大学者所传诵,更为历代王者所推崇。本人今天在自己的博客里,拿来这四句作为开博的前言,是想借此言志,表达自己为了“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 的修身齐家、济世安邦之信念、气度、襟怀、理想和抱负。总之,我将会把《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传承不朽的伟大精神作为我的座右铭,奋发图强,立国立民,坚信中国雄居东方,称霸世界,必将在我们这代实现。因此,我将会在 “恰同学少年”开始,以风华正茂,豪气冲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凌云之志, 来抒发胸纳五湖四海的乾坤心胸,来造就笔扫九洲万国的巨椽恬笔 ,放眼评说天下大事! 敬请您和您的朋友们光临指导!!!
辛卯年二月二日辰时于武汉西北湖
此前报道,12岁少年黄艺博2岁起就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已发表100多篇文章。家长称这些习惯和兴趣是天性,并非有意培养。其爸爸表示,黄艺博关注民生,理想是“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黄艺博12岁时与爸妈春游的合影。
孩子如果太“天才”怎么办?昨日,黄宏章夫妇告诉记者:“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顺其自然。”他们的儿子黄艺博目前就读于华师一寄宿学校,小小年纪,身上就笼罩了 “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武汉市首届‘十大孝星’”等太多光环,“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在政史上的许多见解,甚至已超出了我们理解的范畴。”
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如今,黄艺博已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并将其近3000元稿费和变卖废品赚来的零花钱都用在资助与看望孤寡老人。
“这些习惯和兴趣都不是我们有意培养的,孩子的天性占了主动权。”黄宏章告诉记者,黄艺博对于“民生”的关注已远远超过了自己,他的理想是“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大概和他从小就接触很多历史故事有关吧。”妈妈马晓丽说,从一两岁开始,黄艺博就从自己和外婆那里熟知了许多历史故事,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等,“当时只为讲着好玩,没想到孩子自己将《上下五千年》、《资治通鉴》白话版等许多历史书找来全看了。”
“他上网只关注国内外新闻大事,从不玩游戏。”黄宏章说,黄艺博有的见解,“连我们自己都觉得吃惊。”“发表文章也是,当时只觉得他写的《家乡》还可以,就试着投稿了,没想到他一发不可收拾了。”马晓丽告诉记者,是许多偶然性的机会触发了黄艺博的“天性”,他们只是顺着孩子的天性提供支持。
“与其他孩子相比,黄艺博早熟而且十分清楚自己的路该怎么走。”黄宏章说,面对黄艺博许多令他感到吃惊的“天性”,他更想做的,是为这些“天性”提供合适的“土壤”。
#1楼
发帖时间:2011-05-03 05:42:39   |   回复数:10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