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5
一代宗师

[] 陈凯歌谈《赵氏孤儿》哲学观:怎样活着才合理

-->
  将于12月4日公映的陈凯歌贺岁新作《赵氏孤儿》之前组织了数次内部看片,激起了圈内三尺浪。有人叫好,赞是陈凯歌的一次突破;有人喊闷,批是人文关怀的一种缺失。但或许,谁也没真正看懂陈凯歌在《赵氏孤儿》中想要表达的意思。
  从观影感受而言,已先睹该片的羊城晚报记者认同不少同行的看法:前半部分商业色彩浓厚,有观影快感;后半部分略显沉闷,人物情感有一些令人费解之处。但所有的疑问都在记者独家专访了导演陈凯歌之后得以解开,原来,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蕴藏了“陈氏哲学”。而观众如果带着这些解释去看片,应该会得出比仅仅“好”或者“闷”更为深刻的感受。只是,如果一位导演不能做到完全用电影语言让观众明白他的意图,这确实也是一种不小的遗憾。
  《赵氏孤儿》的哲学
  1、关键词:报仇
  “他的报仇,就是讨个说法”
  羊城晚报:跟同名元杂剧不同,程婴最终并没有让赵氏孤儿去杀掉他们共同的仇人屠岸贾,他报仇的目的只是有一天要让对方知道“这孩子是谁,我又是谁”。“报仇”这个主题跟传统涵义相比,有了很大的颠覆。
  陈凯歌: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太大的颠覆,主要是“复仇”这个词怕人家听着烦。但的确如你所说,在电影里,程婴没让赵孤一定去杀掉仇人。因为做剧本的时候,我觉得有两件事一定要解决好。一是为什么救,到底是义士的壮举,还是小老百姓的情非得已,你得给他一个比较结实的根据。我选择了后者。程婴是想报仇,但我觉得他的想法通俗点来说,就是把孩子养大了,带到仇人面前讨个说法———你厉害,你是大人物,你把人家全家都杀了,但我偏不让你杀这个孤儿。在我看来,最狠的报复不是杀人,而是杀心。最后他成功了,屠岸贾则在手无寸铁的程婴面前完全败了。
  2、关键词:敌人
  “放下私仇,敌人只是自己”
  羊城晚报:片中多句台词涉及“敌人”一词,程婴把赵孤送到敌人屠岸贾面前当干儿子,赵孤也会问屠岸贾:“干爹,你有敌人吗?”“敌人”这个符号在片中的涵义是什么?
  陈凯歌:我一直觉得,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所有让大家钦佩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有义愤,无私仇。故事一开始,程婴跟这些事没关系,他为什么要管?这就是义愤。程婴是个有义愤的人,他看不过去有人把别人全家三百多口都杀了,他得做出点事来。但我所说的“敌人”,其实就是他自己。就像运动员,看上去你是让对手给赶超了,但其实不是,更多的是心理上败给了自己。一个人只要能打得过自己,他就无敌了。我觉得程婴是达到了,他把私仇给放下了,他的想法变成了:你杀我可以,但咱得说清楚。人有那样的血海深仇,日子一般都过不好,但你看他吧,每天把坏日子当好日子过,我特佩服他。他是在用时间去证明一条命有多珍贵,是用非暴力的方式面对暴力,用肉体面对武器,用自己的一条命去消解仇恨。
#1楼
发帖时间:2010-12-01 11:42:11   |   回复数:1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