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下下libra
武林高手

日本噩梦 东京大轰炸与长崎核爆现场

-->
一九四五年一月九日美军在吕宋岛登陆之后, 日本帝国大本营颁布了一道新命令----天皇在二十日所批准的----用以指导未来的本土防御作战行动。该命令要求驻菲律宾的日军继续抵抗, 以延缓美军对日本的主要环形防线的推进速度。这道环形防线是指延着二十五度纬线自硫磺岛向西至台湾一线。在这一线以北, 将采取措施加强上海、朝鲜南部海岸以及琉球群岛的据点。这一工作将于二月和三月完成, 日本人将计划重点防御集中在琉球群岛的冲绳岛


第 9 轰炸机团的 B-29 掠过富士山
  但是, 这一工作尚未开始, 美军的两栖部队于二月十九日展开对琉磺岛的入侵, 就将日本的这一环形防线的东端分割开来。在马里亚纳群岛的 B-29 的作战史上, 那一天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十九日, 第二十航空军的指挥部向李梅发出了新命令, 急剧地改变了空袭战役的进程。该命令将“试验性”燃烧弹空袭提到了优先位置, 高于对日本飞机工业的袭击。为了证实这种燃烧弹的实战性, B-29 的指挥官又获得了托马斯.S.鲍尔准将所指挥的超级堡垒联队。几天之后, 李梅下令对东京实施首次燃烧弹的空中攻击。二月二十五日, 一百七十二架 B-29----袭击日本以来最多的一次----在高空透过浓密的云层投下四百五十吨燃烧弹, 造成了重大的破坏。空袭后的照片显示, 东京一平方哩面积变成了废墟。根据东京都警视厅的记录, 空袭行动使得二万七千九百七十幢建筑物被移为平地。第二十一轰炸司令部损失了六架飞机, 其中两架被敌机撞毁。


空袭后的第二天, 裕仁天皇在东京接见了前首相东条英机, 听取他对战争局势的意见。一连几周, 天皇还召见其他资深的政治家。除了近卫公爵----他认为日本已经战败----以外, 其他任都表示日本应该继续战斗下去。二月二十六日,东条英机告诉天皇, 他并不担心 B-29 的空袭和日本的前途, 他估计美国人不可能再增加轰炸机的空袭, 甚至无法保持目前的攻击率。他认为, 与盟军对德国的攻击相比, 这种攻击可说是“微不足道”, 并说: 只有当东京日复一日地受到来自日本附近的数千架飞机的轰炸, 才能与德国的情况相比。而实际上, 日本面临的是每周一次来自两千多公里外的一百来架 B-29 的袭击。如果这么一件“小事”就使日本人民失去信心的话, 那么, 要实现大东亚圣战的目标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位前陆军大臣、关东军参谋长清楚地表达了帝国大本营的态度, 即准备打一场保卫本土的“决定性”战役。
  东条英机和他的军中同僚都未能预见到即将降临于日本的浩劫。攻击来临之前, 有过一段短暂的太平日子。三月四日, 即高空燃烧弹轰炸后的一个星期, 第二十一轰炸司令部按老方式又进行了一次袭击。这样一来使东条英机证实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次日间高空精确轰炸, 目标仍是东京的中岛飞机工厂。一百五十九架 B-29 飞抵目标后发现, 目标又被云层所遮掩。他门只得进行雷达投弹,投下了五百吨高爆炸弹, 待飘然的尘埃落地后, 中岛飞机工厂被发现完好无损地耸立在原处。八百七十五架轰炸机作完八次这样子的轰炸后, 中岛飞机工厂仅遭受到百分之四的破坏, 而这些破坏的大部份是几个星期以前海军的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所造成的。三月四日的空袭似乎彻底证明了高空精确轰炸是无效的。陆军航空军最优先轰炸敌方的飞机工厂或发动机工厂的行动, 虽然使得其中一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还有一家被迫大量减产, 但是却没有任何一家因此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在战争结束后, 美国战略轰炸研究小组将早期 B-29 作战的失败, 归因于陆军航空军始终坚持精确轰炸的信条。



B-29 飞临日本上空
  虽然早期的轰炸破坏效果甚微, 但是, 它却产生了巨大的间接效果。它们迫使日本人疏散其飞机制造工业, 因而大大地减少及延缓了其飞机机体和发动机的生产, 甚至新型机的开发进度。例如: 一九四五年初, 日本陆军和海军都拼命在开发新的攻击机, 用于攻击 B-29 以及即将入侵日本本土的盟军舰队。其中一种是德国于一九四五年初将梅塞希密特 Me 262 喷气战斗机的设计蓝图密交给日本开发部, 日本加以仿制而制造出来的“橘花”战斗机。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五日, 日军开始评估其飞机的性能, 并着手开始建造第一架原型机, 但是由于 B-29 的空袭行动, 研制“橘花”的东京工厂被疏散至首都郊外的农场棚屋内直到四月才又开始其研发的工作。六月二十五日生产出第一架原型机, 八月七日----日本投降的前夕----换上新发动机进行了第一次的试飞。虽然这种飞机和其它的新型日本飞机不太可能去扭转战争的局势, 但是, 不容否认的是, B-29 的空袭瓦解或疏散了约一百家日本的飞机制造厂。美国战略轰炸研究小组发现,这一举动比直接空袭造成的效果更大。


[第 1 轰炸机中队的“Spearhead“号,机鼻侧面绘有著名的海军陆战队登陆硫磺岛之照片


等待装弹的 B-29
  第三一四轰炸机联队的指挥官鲍尔将军及其副参谋长约翰.B.蒙哥马利上校和其他人都赞同李梅的计划, 但是, 正如同一位中队历史学家后来所写, 不出所料, 该计划“使战斗机组人员疑虑重重。”空勤人员已经习惯了安全的高空投弹方式, 他们担心自己会成为日军高射炮的必然炮灰。但是, 李梅已经分析过敌军高射炮在中低高度并没有什么威力, 并不像欧陆德军的高射炮弹幕令人胆战心惊, 得到的损失统计数字, 并不是很显着。加上李梅分析日军战机的夜战装备不足, 夜间作战能力也就不强 (当然李梅只是凭过去实战轰炸中所的到的数据报告为基础而已, 虽然真实的状况李梅也并不是相当清楚, 但李梅的分析仍是正确的) 李梅意识到他正在冒险, 因此, 他决定延后将计划呈送华盛顿的时间, 由自己承担这次作战任务的全部责任。就算这次任务失败的话, 阿诺德也不用被拖下水一起背黑锅, 他可以置身事外, 顶多丢了饭碗罢了。


编队投弹
  李梅将轰炸东京的行动定再三月九日的傍晚----几乎是 B-29 堪萨斯之战过去整整一年之后 , (堪萨斯“战役”是为了使 B-29 在最短的期限之内投入战斗并布署海外) 。发动攻击的前一天, 诺斯塔德将军到达第二十一轰炸司令部, 讨论未来的作战行动。听了新计划的汇报之后, 他给华盛顿发了一份电报, 让他们等着看“出色的表演”。李梅在马里亚纳群岛共拥有三百八十五架 B-29执行这次任务。领队机----包含鲍尔将军驾驶的那架----装载着 M-47 燃烧弹于下午暮色苍茫时分起飞, 随后起飞的飞机总共携带了两千吨 M-69 集束燃烧弹。


在塞班岛列队起飞的 B-29
  事实证明, 三月十日的东京大轰炸在战争史上市任何交战国所遭受的最大灾难之一。才一夜的功夫, B-29 就几乎摧毁了东京中心十六平方哩的面积, 将近百分之二十五的建筑----二十六万七千一百七十一幢建筑物----被炸成废墟。据目击者说, 在大火蔓延过来之前, 炽热的高温已经使整个防火线熊熊燃烧。混凝土建筑物中的易燃材料被烧得一乾二净, 不流丝毫痕迹。人员伤亡惨重, 那一夜死亡的人数比广岛或长崎在原子弹爆炸中死亡的人数还多。。。据日本首都警视厅统计的数字, 共计有八万三千七百八十三人死亡, 四万零九百一十八人受伤或呛伤, 另外还有一百多万人无家可归。日本政府花了二十五天的时间才将烧焦的尸体清除完毕, 此次的袭击损失了十四架 B-29 , 至少有一架是被日本高射炮击中而坠毁爆炸, 五架轰炸机的机组人员坠入大海, 旋即被美军海空搜索救难部队救起。


壮观的景象,塞班岛上密密麻麻的 B-29 机队
  轰炸后的十八小时, 小矶国昭首相在东京电台发表谈话, 谴责“最残酷野蛮的美国人”, 并告诫日本人民, B-29 可能还会进行多次像这样子的轰炸。他另外还告诉人民, 美国正计划入侵日本本土。在马里亚纳群岛, 李梅----他收到阿诺德发来的贺电----正在计划再次发动夜间低空袭击, 目标是名古屋。再三月十一日至十二日的这次行动之中, 二百八十五架轰炸机对名古屋实施了低空轰炸, 领导轰炸机仍然以 M-47 燃烧弹做带头性的投掷。他们总共投下了一千七百吨的炸弹, 引燃了数百处的大火。这次轰炸并没有造成如东京般的大毁灭, 但事后的侦照显示, 超过两平方多哩的面积被移为平地。这次战斗中损失了一架轰炸机, 二十四架受到轻重不一的损伤, 大多是高射炮炮火所致, 日军战斗机的反击攻势则相当微弱。
  过了两夜, 经过维修人员日夜的抢修, 李梅右派出了三百多架 B-29 轰炸大阪----以人口和工业生产而言, 此为日的第二大城市。由于云层的掩盖, 两百七十四架 B-29 进行雷达投弹, 投下了一千七百吨的燃烧弹。虽然恶劣的气候使导航机无法点燃目标识别大火, 但是轰炸后的照片证实, 这种低空轰炸的效果良好。市中心八平方多哩的面积被炸毁, 大火烧毁了十三万四千七百四十四幢民房和工业建筑物, 还有一千三百多幢建筑部份受损。伤亡总人数为一万三千一百三十五人, 另外有五十万----占大阪市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无家可归。空袭中损失了两架 B-29 损伤十三架, 日本航空队拦截机的火力仍十分薄弱。


付;日本长崎核爆现场
山端庸介与长崎核爆
  1917年8月6日,山端庸介出生于当时为英国殖民地的新加坡,生于一个摄影世家,起伏为朝日照相器材公司的老板。1925念,山端随全家搬回了东京,回到了日本本土。其间公司的生意在其父的经营下蒸蒸日上,其分店甚至扩展到了大阪。到了山端18岁那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一部Leica 35毫米照相机,随之伴随他一生,而山端的正式摄影生涯就此展开。1935年底,山端加入了日本新闻与咨询局,开始担任摄影记者的职务。在和中国的战争开始后,山端作为战地记者被派往前线,在上海一直工作到1941年4月。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被调往海军新闻局,先后去过香港、新加坡以及马兰西亚进行摄影工作。1944年被又被调回本土。随着战争局势的恶化,山端也感触到了日本末日的逼近。1945年1月27,山端家的公司在B-29的空袭化为废墟,母亲在空袭中丧生。1945年8月1日,山端被派往西部军区新闻局报到。8月5日,在广岛遭到原子弹袭击前4个小时路过了广岛。8月9日,在接到了长崎也遭到了原子弹袭击后,被军方立即派往当地,进行实地取证,成为了第一个到达长崎的摄影师。美军在长崎投下的是MK3型原子弹,代号胖子(Fateman),当量为2万3千吨。4万2千人当场死亡,核爆后数年另有将近7万人相继死亡。整个城市超过3分之一的市区被彻底摧毁。8月10日,山端于凌晨抵达了已经被夷为平地的长崎,在下午离开冲洗胶卷。而他的所有照片立刻被军方封锁,禁止外传,理由是对国民士气有消极影响。直到战后8年也就是1952年,山端庸介的这些照片才得以重见天日得以出版

下图是山端达到了长崎后的第一张照片。他如此回忆,“我在这一片触目惊心的废墟之中时,一股股热风在我的脸庞边席卷而过。这种感觉,我至今也无法淡忘.


这张照片摄于长崎一个防空洞口。山端:“事后想来,估计是洞中的避难者忍受不了核爆造成的高温逃出时死去的。”

此张照片时核袭击前,山端路过广岛时拍的。山端:“这个女孩当时正在从这个简易的防空洞里走出来。我们的目光偶然相遇,我就拿起了相机拍了下来。自己当时还默默祝愿他可以在空袭中幸存下来。事后知道那里正是原子弹落下的中心区。”

山端:“死亡和生存往往就是这样接近,这种距离往往让人感到窒息般的可怕。”

山端:“死婴如同没有生气的洋娃娃一般被丢弃在路边。作为一个战地摄影记者,对于血腥的场面自己也已经是目睹多次。但是拍着张照片的时候,我的双手无法抑制地颤抖。”


山端:“这是在核爆中幸存下来的一家人。但是之后面对他们的又是什么呢?我真的不敢去想象。”
#1楼
发帖时间:2005-07-11 23:56:07   |   回复数:29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