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Q呆
一代宗师

[无损音乐] Lacrimosa -《Inferno》(地狱)[LP 黑胶 24bit/192KHz][FLAC][驴链]

-->
专辑英文名: Inferno
专辑中文名: 地狱
歌手: Lacrimosa
音乐风格: 摇滚
资源格式: FLAC
版本: [LP 黑胶 24bit/192KHz]
发行时间: 1995年
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简介:


专辑介绍:

Lacrimosa最被我们称道的就是,每一张专辑高度连续性与独立性的有机统一。与我的另一个心水乐队Sopor Aeternus相比,Lacrimosa每一张专辑的区别与不同,绝对到了如果不是Tilo熟悉的声音就分辨不出的地步。最简单的例子,Sopor Aeternus的每张专辑对大多数乐迷来说是一样的(当然,我们都能听出不同,但很明显,不同是微小的),而从Satura到Inferno,这个跨度与变化力度就是很难直接接受的了。或许可以说,大多数泪迷使这张专辑开始的泪迷,Lacrimosa是这张专辑后的Lacrimosa。Lacrimosa每一张专辑的变化都是巨大的,但是从Satura到Inferno的转变,相当于重生。

从此,Lacrimosa成为一支金属乐队,至于“金属”前面加“哥特”,“交响”,“新古典主义”还是什么,都不重要。Tilo不仅要把自己的情绪与感想做成“配乐朗诵带”送给乐迷,而要开始与四个人合作,与一个交响乐队合作,开始写能传唱的歌曲,把情绪与思维唱给歌迷听,让歌迷们也唱给其他人听。Lacrimosa之前的历程都是音乐试验,都是Tilo的天分展示,那么,从现在开始,Tilo要带上“纸枷锁”,要开始“正儿八经”写“歌”了,这歌得有前奏,有主歌小调,有可传唱的副歌,间奏,不同声部的混音。相比我们通常说的“Inferno加入了金属与古典元素”,或许Inferno的变化要困难得多。

但是,Tilo,Tilo Wolff,这个不世出的天才,交出了一张完美的答卷。不是说Inferno完美无瑕,相比之后的作品Inferno显得生涩,缺乏掌控力,概念松散,但是,有谁能在自己第一次创作“歌曲”时,就达到如此的高度?这张Inferno已经是暗潮音乐中的翘楚,每一个音符都洋溢着Tilo独具的匠心与藏不住的天赋。Tilo在采访时曾说,Inferno刚发行时有朋友怀疑的问他,这种黑暗晦涩的音乐有谁会听,那么我相信,被这张专辑打动并惊叹不已的人大有人在,这位朋友多虑了。

单从技术角度来看,Inferno应被划入歌特金属一类。键盘主导作曲,吉他与贝斯都经过低音频处理,偶尔的木吉他原声,有力激昂的鼓点,气势恢宏的古典元素点缀但不主导,概念化的歌词与专辑美工,都是歌特金属的基本特色。小丑与女神在这张专辑中陷入热恋,但是音乐中的小丑,依旧那么孤单迷茫,自溺于痛苦之中,跨界的爱情并未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这一切都预示着那个凄惨悲伤的结局。

1   Intro (Lacrimosa Theme)   序曲(以泪洗面 主题)

多有传奇性的曲子,适合一切只要不是喜剧的演出开场。庄严,恢宏,诡异,悠扬,情绪的流动逐渐升腾,沉郁内敛的感情刹那间释放,不时响起的钟声渲染着神圣的气氛。多少次在这首乐曲的指引下,我拉开积满灰尘长久封闭的帘幕,看见帘幕之后,一个崭新的世界铺陈开来。曲调真的很简单,但简单的曲子就能激发太多的共鸣。人内心中的阴暗点,那些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那些孤独与寂寞,那种对美求之不得的渴望,这首曲子都包含了。声音由弱至强,仿佛我们内心中的呐喊,逐渐支配了爱恨与意志,眼泪的流下,只是重生的宣泄罢了。黑幕之中,帷幕缓缓拉开,乐曲娓娓道来,你的所有负面被唤醒,你的情绪被吊起,小丑与女神缓缓登上舞台开始倾诉,在沉重的交响音墙中,我们堕入黑暗。

2 Kabinett der Sinne 感觉之室

对于很多泪迷来说,Kabinett der Sinne一直是心中Lacrimosa最完美的化身,甚至是心中对于音乐最完美的表达。在泪吧里说自己最爱Kabinett der Sinne的童鞋不可胜数,我也凑个热闹。泪吧元老们下过定义:“Intro与Kabinett der Sinne连在一起,就是Lacrimosa音乐最好的缩影”(是这样说的吗?大概意思)但Kabinett der Sinne绝对是一首慢热的歌曲,如同地窖中的佳酿,反复品味,才会觉得简直魅力无穷,品味不尽。

AC大叔开场贡献了极具煽动性的鼓点,然后电吉他打开,古典乐团加入,演奏全曲的主旋律,金属乐器作点缀,鼓声有力合拍。这段主旋律绝对有魔力,悠远绵长,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来自遥远的地方,先顺着走一遍,再倒回来走一遍,人生正仿佛一个循环,经过长久的行程回归原点。是的,就像夜瞳姐姐说的,仿佛走了多远的路,全身多么疲惫,却还要坚持下去。从这里开始,以至整张专辑,吉他一直是很低的,音场比较狭窄,低音炮很重(带耳机效果明显),或许这正是人们说Inferno低沉晦暗的原因吧。Tilo开嗓,幽幽的吟唱,拖长音加上低沉的嗓音,扩大音场造成了极其神秘的效果。Tilo的第二段吟唱也是同样的处理。然后是一段很长的间奏,考验着听众的耐心。一段交响演奏,平静重复不断,钟声依稀,渲染神秘氛围,然后,华丽的吉他Solo响起。这绝对是我最爱的吉他Solo,Elodia里的也不能与之相比。音色清亮的旋律配上低沉的修饰,极富层次的鼓声搭配着回旋不尽的旋律,思绪仿佛飘出脑海,在高空中婉转漂浮,然后,手指会不自觉的舞动起来(Inferno,开个玩笑,是一张“兰花指”专辑,由于旋律的循环与婉转,歌迷们会不自觉的摇晃手腕与手指,Tilo在现场的玉手小丑舞怕也是这张专辑后炼成的罢)。随着“Dunkelheit fällt über uns Zu ihr ich träume ”的嘶喊,全部乐器加入,这里AC大叔的鼓随着吉他的节奏,简直神了;接着,就是一长串“Sie will”中,所有积累的神秘感与情绪都爆发出来。这里Tilo的声音嘶哑但极富力度,Anne的声音虽然高但有层次与质感。两人的声音都不饱满,但就是水乳丄交融般贴合彼此。然后,就是最后的副歌。这六句旋律只唱了一遍,但绝对值得反复聆听。还是要说这两个人的声音,在这首歌里的他们的声音显得那么不真实,Tilo跳脱却嘶哑,Anne高亢却无比亲切,并不是简单的一高一低,而是很难用语言描述一种圆润又粗糙,华丽又质朴的感受。这里的Tilo唱的是第二声部,伴随着大量低音与嘶吼,与现场版对比很强烈。
歌词中,小丑被爱惊醒,受宠若惊般开始感知周围的一切 ,这对他来说是全新的世界,女神的万丈光芒照耀着卑微的他,他不愿相信,却又真切的感受到,于是主观的享受,主观的醉生梦死,哪怕预感到将来的孤独。用这首曲子,描述封面上那个极度规范化,高度统一肃整的乌托邦化建筑群(明显是电影《大都会》的影响),那个黑暗奢靡,欲望烈焰熊熊燃烧的哥特都市,小丑与女神不知来由却又激情爆发的爱情是多么合适。这种爱情,建立在互相迷恋的基础之上,缺乏相互的了解,缺乏对未来的考量,只在乎瞬间的激情与华美,是定要以悲剧收场的,而我们,听着如此疯狂的乐曲,只能用泪眼凝视着他们,看着他们打碎他们最美好的东西,让我们为他们哭泣感伤。

这首歌的歌词,我翻译了很久,也算是我很得意的一首译作,打在下面:

朝向家园 离永生而去
再而为人 亲吻大地
呼吸人间气息 双眼不再紧闭
欲望把我攫住 使我苏醒

我再次从感觉之室中醒来
我之左是一位老人
我之右是那欲望的女神
她的绿眸 像我匆匆一瞥
白光闪耀 刹那间消沉

黑暗倾覆而下
我在梦想着她

她要我的希望 她要光
她要永恒生命 她要光
她要她的真相 她要光
她要永恒生命 她要光

她从阳光的辐射中临降
遁入黑夜挥舞燃烧的翅膀
俯视大海伫立于悬崖之上
她身后的群星闪耀光芒
在最初的一天于光流中消亡
却独留我伫立于沙丘之上

3   Versiegelt glanzumströmt   密封之光

开篇就是原声吉他独奏。不得不说,放在其他乐队这是很普遍的,但的确在Lacrimosa的作品中极为罕见,不是Tilo的风格。毫无疑问,这正是吉他手的灵光闪现。Inferno相比Lacrimosa其他专辑为什么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抑或是凌乱?),正因为年轻的Tilo还未修炼完成,他那变态的个人掌控力尚未形成,因此才会有乐队其他成员的天分闪现。后来Lacrimosa的专辑,除了Anne的作品,完全就是Tilo的个人创作,乐队成员在专辑录制过程中就是演奏乐器的机器人。但是此时Tilo还需要人引导,他刚刚踏入金属领域,音乐中不得不有其他成员的风格与色彩。

当然这不是坏事,因为Inferno中集体创作出的桥段,大多精彩之极。比如这段吉他独奏,极富节奏感,逐渐深入的渲染着气氛。然后AC的鼓的加入更是相得益彰(说实话,AC离开后,Lacrimosa就少有鼓点出众的作品了,不得不说是遗憾)。Tilo在缓缓吟诵他的小调,这首歌的创作十分规整,16个音节相似的乐句,重复两遍,最后八句作为副歌。这首歌出彩的就是层次感,各种声部的逐渐加入。先是原声吉他,Tilo的低音,单薄的弦乐,然后加入鼓点,最后交响乐团加入,副歌随着Tilo的音调上升,各种乐器都放开,Tilo唱完最后一个乐句后,交响乐队铺开宏大的画卷,干净凌厉的鼓点点缀,以一段华美的弦乐结束。

歌词与Satura中的Versuchung大差不差,都是描述小丑对女神之美的迷恋与憧憬。副歌倒是十分上口,况且唱完后的那段荡气回肠的弦乐更是令人印象深刻。Tilo后来在LIVE中的改编舍弃了可能不出自自己之手的原声吉他段落以及鼓点与其的搭配,换用电吉他,效果反而差了不少。Inferno的魅力,有部分就在于不同于后来Tilo一人独断的集体创作吧。

4 No Blind Eyes Can See 失明之目

Anne的第一次出场。可以说姐姐写的就不是与Tilo同种风格的音乐,姐姐在专辑中的每一次出场,就像演唱会中的嘉宾串场一样,给我们舒缓心情,感受大多与专辑气质不同的异色。不过在Inferno里的这首No Blind Eyes Can See,倒还是Tilo的作曲,但 Tilo明显是刻意的贴近女友的风格,以至于这首作品与Anne后来自己创作的作品相似,可见爱情的基础就是心有灵犀,互相了解,没有这个,小丑的爱情注定要悲剧(跑题了)。

原来因为爱情,Tilo也能写这么朴素清新的民谣作品。Anne配的词也是清新恬淡的凄美风格,与曲子的民谣风相搭。不过,尽管清唱出来的旋律是很纯正的小民谣,清新可爱甚至有一点小甜蜜,但到了Tilo以及他身后的乐队手中,这首歌就没那么简单了。大提琴凝重严肃的开篇,弹拨乐器被挤到一边,加入了交响乐队,吉他和弦,Tilo不时贡献嘶吼的唱段,特别是乐曲结尾,各个声部繁复的搭配,神经质般亢奋的鼓点,几乎淹没了Anne的声音与好不容易营造的恬淡气氛,姐姐好似地狱烈火中一朵纯洁不染但即将堕落的花,被音乐中的黑暗浪潮拉入谷底。不过尽管如此,这首歌最出彩的地方还是姐姐悠悠吟唱着的小调,至于配器可以忽略,而Tilo在其中的演唱,恐怕对表达这首歌曲的情感不起多大作用,完全可以删掉(好像第一次对Tilo说这么有批判味道的话啊)

5 Schakal 胡狼

关于这首歌,我在前面的单曲部分说的很多了,这里主要是说说与单曲不同的地方。首先,符合Inferno的专辑整体概念,全部乐器都经过了低音频,拉开音场,加强低音炮的处理,为歌曲抹上了低沉可怖的色彩,也造成了人们对这首歌晦涩难懂的印象。其次,Tilo的嗓音更加嘶哑绝望,一切都为了黑暗情调服务。由于是专辑中的版本,没有顾虑,Tilo在开场加入了女神的祈祷,部分音效采样带来了北欧神话般的神秘气息。而在间奏中又重复了一遍,使这首歌比较完整,情绪的升格更有层次。但实际上,这首歌的主题并不新鲜了,可以说Inferno中每首作品都在表达小丑对于女神的迷恋,对爱情的感激与享受,以及对害怕失去和预感到失去的恐惧。而Schakal加入了异教色彩,用低沉的音色渲染地狱的绝望黑色,副歌中下行音符营造出的一泻千里的气势,都使这首歌最有神秘感,最令人沉醉与着迷。

6 Vermächtnis der Sonne 日之遗愿

似乎是Lacrimosa最短小精悍的作品吧?给人的感觉就是意犹未尽,似乎情绪刚刚展开就戛然而止了,键盘的开场,沿袭Tilo独特的新古典主义式的Solo,几个音符就营造出绝望凄美的气氛。然后一段精采绝伦的电吉他Solo加入,一句旋律的重复与变奏,因为电吉他极佳的质感显得十分华美。当然我说过,这应该是Jan Yrlund同志的手笔,否则很难解释,Tilo那么喜欢这首歌,制作了很多版本,但除了光年中的版本外,Tilo在众多的Vermächtnis der Sonne编辑版中对这段Solo都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

编曲似乎很即兴,应该是用木吉他创作的作品,乐句分的不是很明确。但这造成了一种非常有气魄的宣泄感,长篇连续的句子,仿佛情感慢慢堆积,然后再一声“Ich liebe Dich”中爆发出来。Tilo的唱腔比前面几首歌明亮,但曲调实在是很绝望,给人依旧是沉醉其中不得自拔的痛苦感受。小丑的渴望似乎不得满足,女神似乎没有给予他全部,他明确的体会到爱情不祥的预感,只是他的倾诉语焉不详,朦胧难懂。

7 Copycat 模仿者

对于Lacrimosa来说,这首歌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没有其他任何元素,就是一首纯粹发泄情绪的金属歌曲。Tilo与Anne是在指责批判一位仁兄,这位仁兄的身份自然不为我们所知,但他或者他身后的集团似乎在肖像,造型等方面严重侵害了Lacrimosa的利益,此时的Lacrimosa用音乐的方式充分表达出自己的不屑与鄙视。但这首歌自己的命运也不大好,似乎Lacrimosa有过发行这首歌的单曲的计划,但因为一些未知的阻碍导致计划搁浅。

Anne接受采访时说,录完这首歌后,整个乐队都感到舒畅与轻松。墨西哥歌迷的资料里,提到过Tilo在自己的所有作品中最不喜欢这首(当然,后来的Tilo反复说过他的作品都是平等的),可能原因就在于这首歌与Lacrimosa的概念与气质略有不同。Copycat给人的不是Lacrimosa一贯的感伤式美感,而是一种邪恶的畅快,情绪彻底发泄毫不收敛的摇滚的愤世嫉俗精神,这或许对当时的Tilo来说难以接受。不过很明显,Tilo也看到了这首歌的成功,之后他也借鉴了这首歌的经验,推出了一些纯金属作品,作为他发泄情绪的重要渠道。而这首歌Tilo唱出英文歌词也是很罕见的,据Tilo说是因为德语过分文雅,用英语很适合骂人(呵呵)。这首歌其实自己带上耳机听并不见佳,这首歌的生命在于现场。双吉他的火力很足,Tilo采取以短句为主与爆发式唱法,兼有黑嗓的影子。Anne的副歌算是这首歌的明亮点吧。总之,游离在Inferno整体概念之外的Copycat,作为Lacrimosa现场的成功曲目,在Inferno中扮演的角色却并不出彩,或许Inferno的概念松散,整体混乱就有Copycat的一份责任吧。Inferno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需要Tilo与Anne的吸取经验的发展。

8 Der Kelch des Lebens 生命之杯(囧)

这首歌再次体现了Tilo初入金属乐界的实验色彩与生涩。Tilo第一次掌控超过12分钟的大制作,经验不足导致的缺憾在所难免。泪迷要为Lacrimosa指出为数不多的缺点时,Der Kelch des Lebens常常首当其冲。最大的问题在于沉闷与拖沓。Inferno这张波澜壮阔的专辑,需要一个大气沉稳的结尾,但这首曲子带来的就是小气沉闷了。开场的提琴拉奏相比Lacrimosa的平均弦乐水平有失水准,而Tilo的吟唱也平铺直叙,很难出彩,歌词也有些不知所谓。吧里的资深前辈Komet就说这首歌会让人睡着,我觉得也是,整首歌14分钟,得到第9分钟才能醒来。但是这首歌的后五分钟的确是很好的,华丽的弦乐与Tilo悠然的吟唱,骤然拉升了听者的情绪,仿佛就是被惊醒似的(难道前面的沉闷是Tilo故意的?)那句励志的
“Es ist der Traum der mich geführt Und folgen werde ich bis in die Glut”的反复很有震撼力,而结尾的渐弱效果配上管风琴还是做到了一个庄严沉稳又富有激情的结尾。但是,这五分钟也不过是不过不失,励志主题与Flamme im Wind 相似,Lacrimosa的长篇创作水平还未成熟。不过值得惊喜的是,Tilo的天分不容置疑,2年之后,他的长篇驾驭能力就已经炉火纯青起来,足以让我们忘记这首Der Kelch des Lebens了。

Inferno的地位不容质疑,它是Lacrimosa音乐生涯的里程碑作品,奠定了Lacrimos一只交响色彩浓厚的金属乐队的身份。说Inferno阴沉晦暗的是误解了,反而Inferno的音乐元素非常丰富多元,还有很多轻快的小调旋律。这是一张需要鸡蛋里挑骨头才能挑出刺来的专辑,单就音乐上来说基本已无懈可击,还为Tilo日后的金属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拉开了Lacrimosa交响金属的全盛时代的大幕。但是,这张专辑体现了Tilo很多发展空间。作品出现不少集体创作的痕迹,乐队之间缺乏磨合,音乐编排略显混乱,概念不清,Tilo的青涩与掌控力软弱一览无余。但这是好事,没有一支乐队在转型之初就是完美的,转型永远是痛苦艰难的事,幸好Tilo有足够的天分与努力弥补这些。Inferno成功的为Lacrimosa走出一条道路,之后的路径将更加顺畅,成就也会更加辉煌。(介绍转自百度贴吧 作者—宴处)

02. Kabinett der Sinne
本黑胶 24bit/96KHz版本,更新更高清音质 黑胶 24bit/192KHz版本,大文件那个,详情请看评论37~39楼截图)


专辑曲目:

01. Intro
02. Kabinett der Sinne
03. Versiegelt glanzumstromt
04. No blind eyes can see
05. Schakal
06. Vermachtnis der Sonne
07. Copycat
08. Der Kelch des Lebens

ed2k://|file|Lacrimosa.-.%5BInferno%5D.%E4%B8%93%E8%BE%91.%28FLAC%29.rar|1305427221|170f3426cd0f2ce7fe6e268b64bdae8e|h=22ulp2bjmvqjolzw27ahv5z2h65ib3by|/
ed2k://|file|Lacrimosa.-.%5BInferno%5D.%E4%B8%93%E8%BE%91.%28FLAC%29.rar|2731785397|5f961775e5d8cfc8209660f500b218e4|h=usikz6bnq3wzz77svmosybdcyapxcqlx|/


#1楼
发帖时间:2012-11-22 22:30:24   |   回复数:0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