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stal08171003
武林高手

[] 北美票房综述:魔幻审美疲劳 《金刚》票房低迷

-->










本周,在票房榜上兴风作浪的依然是两部魔幻/科幻巨制《金刚》和《纳尔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金刚》的“伪科学”题材,在今天应属于魔幻范畴吧?呵呵……)。二者的票房战绩“3143万V.S.3010万”,堪堪平手--实则一胜一败。

  《哈利·波特》>《纳尔尼亚》>《金刚》

  迪斯尼呕心沥血的《纳尔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将跌幅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属于内力比较悠长的类型。长此以往,调匀气息,必能打好持久战,走过2亿的“续集投入生产最低指标”,将《纳尔尼亚传奇》发展为另一银幕魔幻系列--也算是岌岌可危的2005年度北美电影市场岁末的新希望。

  相比之下,为制作《金刚》而掉肉数十磅的彼德·杰克逊,却在评论界难得的善意言论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票房尴尬--第2周院线收益的十米跳台,使2亿美元大限能突破与否变得微妙起来。这对2000万美元执导费的杰克逊而言,不啻重创。毕竟,3小时片长的长线大片本不多见。

  如此一来,《金》的票房脉络极难把握。如能及时提名奥斯卡,或许会吊起一部分“望片长兴叹”的敬而远之者的胃口,令其重燃兴趣走进映厅。然而,按近期北美影市的凄冷局面和一部影片放凉的迅捷速度估算,截至本周一,整个北美勉强进帐1.1亿美元的《金》,在该地区的收益极值应介于1.7至2.2亿之间。但愿《金》能比较体面地离开Top 10,也好让“南帝”全身而退。

  顺便一提,《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已经超过了第2部《哈利·波特与密室》的2.62亿美元票房,《哈4》成为该系列在北美地区的票房榜眼,也是余日无多的2005年秋冬档期最大的院线赢家。

  票房战局一片混乱

  本周的榜上十强有一半是新面孔。

  金·凯瑞久未出手的《新抢钱夫妇》稳居第三,良好的开局给喜剧影迷们吃上一颗定心丸。虽然媒体的论调是典型的商业片批量评估模式--C,但观众的反应仍十足开心。但由于同类题材《双乐满堂》、《儿女一箩筐2》、《流言蜚语》、《套环》的扎推,就目前《新》5天3000余万美元的成绩看,有无过亿的后劲仍需观望。当然,至少不会比今春艾斯·库珀主演的家庭喜剧《我们到了没?》低(8000万)。

  不得不说的反倒是奥斯卡战线的诸侯。由于今年群雄割据、气运分散,因此,众望所归的作品少之又少。跟咱们多少沾亲带故的美籍华人李安先生的《断臂山》颇具王相(其实,威尼斯电影节尘埃落定之后,如此丰收基本在预料当中),而《断》最大的敌人本周终于亮相——排名第11位的《慕尼黑》成为奥斯卡又一大热门。

  票房方面的第二大新闻依旧与国人有关——扩大放映规模的《艺妓回忆录》终于登上北美票房榜。看来,“华语三姐妹+东洋古典文化+百老汇风格的导演”(罗伯·马歇尔,代表作《芝加哥》),虽未能炮制出令小金人倾心的杰作,却拍摄了一部比较适合老美口味的20世纪传统东方女性挣扎求生的励志爱情片。衷心希望《艺》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明年1月31日奥斯卡奖公布提名名单前挣足票房,攒够人气,助章子怡、巩俐一臂之力,争夺最佳女主角、女配角的提名,书写华语演员表演成就的新篇章(看来,我还是比较理想主义的一个人……)。

  《慕尼黑》--斯皮尔伯格与李安P.K.奥斯卡!

  由于搞怪的金球奖居然没给《慕尼黑》提名,因此,该片一度在奥斯卡战线上呈生死未卜状态。现在,关注《慕》的朋友们可以松口气了。从科幻大制作《世界大战》华丽转身,大佬斯皮尔伯格以全新的视角关注巴以世仇,成功地料理了一出纤细曲折的悲情惊悚剧,引无数媒体竞折腰。多家权威媒体--《新闻周刊》、《娱乐周刊》、《芝加哥太阳报》、《好莱坞观察者》、《纽约邮报》等纷纷出示满分,对影片尽态极妍地一通恭维。因此,获得A-的综合评分,也就无须大惊小怪了。

  必须承认的是,《慕尼黑》的胜利是斯皮尔伯格一个人的胜利。在不温不火的《逍遥法外》、小里小气的《幸福终点站》、装模作样的《世界大战》之后,老斯终于咸鱼翻身。以最严肃的《新闻周刊》为首,绝赞的对象既不是两位澳洲演技派艾瑞克·班纳和杰弗里·拉什(后者是本人最欣赏的男演员),亦不是“新任007”丹尼尔·克雷格的演技派留影,八方溢美之词集中于一点--斯皮尔伯格“庖丁解牛”级别的执导水平。

  “毫无疑问,斯皮尔伯格对电影的掌控能力已经炉火纯青”、“紧张、黑暗、目不暇接、心有余悸……”、“史蒂文先生娴熟的悬念设置、精巧的气氛营造,观众的心始终悬在咽喉,成就了一部非凡的悬疑电影”、“让人在叹服‘这是一部何其伟大的惊悚片!’的同时,意识到厚重的内容是多么地发人深省”、“感性的题材与理智的讲述完美结合,21世纪政治题材的变种与革新”。

  至此,金球提名失利的阴霾一扫而光,《慕尼黑》99%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斯皮尔伯格也99%跻身最佳导演的Top 5强席位(说得保守些,《慕》比《断臂山》和《晚安,好运》的概率稍低一筹)。

  《艺妓回忆录》--东方文化的票房价值被索尼忽视

  扩映至1547家院线的《艺妓回忆录》,取得了1000多万美元的票房成绩,位居榜上第6位。东方古典世界的《艺》热映并不奇怪,该质疑的反而是索尼公司的营销策略。今年,索尼公司除了情人节档期携手威尔·史密斯的《全民情敌》赚了1.75亿之外,其他时间则一败涂地、溃不成军。《极限特工2:国家联盟》为暑期档进行了寒碜的开局、大投资不幸坠毁的《绝密飞行》则在夏季结束前再次砸锅,索尼的失利可谓好莱坞这个凄凄惨惨戚戚的不利流年“不善始不善终”的明证。

  《艺妓回忆录》的发行亦然。章子怡虽不算有名,毕竟参演作品《尖峰时刻2》大卖过2亿,就连外语片《英雄》亦有5000万美元的不俗成绩(对老美来说的“外语片”,《十面埋伏》也在去年冬天销售了2000多万);同理,早些时候杨紫琼主演的《007:明日帝国》一样有热映的纪录;更不要提两个女人争风吃醋过的《卧虎藏龙》,不仅捧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而且建树了1亿多美元的数据。这是明星的票房号召力。

  再看其他元素。《艺》既是爱情片又是励志片,题材上左右逢源。“女人的电影女人看”,索尼却将女性观众层的购买力大大低估了。连《时时刻刻》都有4000余万美元的销量(迄今为止,本人生平最钟爱的电影作品,但必须承认,从商业发行角度讲,绝对是个闷片),《艺》那么多绚丽的异国服饰、旖旎的异域风光、奇妙的异文化的艺术形式(艺妓表演)的视觉冲击,绝不乏看点和欣赏价值。

  最后,“东方文化热”仍在持续,在好莱坞电影里已经司空见惯的中国功夫和日本恐怖渐趋降温后,正需要新卖点。目前,韩流的脉搏尚未被好莱坞捕捉,东方题材正值真空期,所以,艺妓的世界很可能成为西方人关注的新视点。然而索尼宁将不适合全线上映的歌舞片《房租》推上2000多家影院,也不对《艺》的发售三思而后行,令人扼腕——难道真想立挺《艺》逐鹿奥斯卡?再借助高评价席卷票房?上В?畛醪桓曳攀忠徊??缃馚-的综合评价反而大大浇灭了无数影迷的热情,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如是也。
#1楼
发帖时间:2005-12-27 14:02:22   |   回复数:3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