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y19792000
江湖小虾

[] 人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
我有过一次十分有趣、同时也是影响我一生的经历。

一次,拜会一位事业上颇有成就的朋友,闲聊中谈起了命运。

我问: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命运?

他说:当然有啊。

我再问:命运究竟是怎么回事?既然命中注定,那奋斗又有什么用?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但笑着抓起我的左手,说不妨先看看我的手相,帮我算算命。给我讲了一通生命线、爱情线、事业线等诸如此类似的话之后,突然,他对我说:把手伸好,照我的样子做一个动作。他的动作就是:举起左手,慢慢地且越来越紧地握起拳头。

末了,他问:握紧了没有?

我有些迷惑,答道:握紧啦。

他又问:那些命运线在哪里?

我机械地回答:在我的手里呀。

他再追问:请问,命运在哪里?

我如当头棒喝,恍然大悟:命运在自己的手里!

他很平静地继续道:不管别人怎么跟你说,不管“算命先生们”如何给人你算,记住,命运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这就是命运。

当然,你再看看你自己的拳头,你不会发现你的生命线有一部分留在外面,没有被握住,它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命运绝大部分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还有一部分掌握在“上天”手里。古往今来,凡成大业者,“奋斗”的意义就在于用其一生的努力,去换取在“上天”手里的那一部分“命运”。

我静静地听着。半晌,只觉得心扉如泉水流过……

命运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

人们常有一种“托付思想”,即将自己的命运托付给别人掌控。这种“托付”有时是主动的——因为掌控不易,而干脆放弃掌控,懒得掌控;有时是被动的——因掌控不了,无奈之下,不得不放弃掌控权;有时却是不知不觉的。

现实中常见的托付思想有:

“宿命”思想——将自己“托付”给“上天”,或者“上天”的代信人——算命先生。

“救济”思想——将自己“托付”给社会。

“扶贫”时人们常发现,“物质扶贫”常常不能使之从根本上脱贫,因为许多人贫困的根源之上便是有深深依赖别人救济扶助的“托付思想”,所以,比“物质扶贫”更为有价值的是精神扶贫:教会今天物质上暂时的贫困者们学会自立,自强。

给人以鱼,一餐有鱼;授人以渔,一生有鱼。

“等K要”思想——将自己“托付”给政府。

比如,许多人下岗后一切依K政府,等待政府的“安排”,向政府要工作,要饭吃。熟不知许许多多过去现在都不曾有、将来也不会有“托付”习惯的人,早已因为“下岗”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铁饭碗”思想——将自己“托付”给工作单位。他们认为所谓“铁饭碗”就是指在某一个地方能吃上一辈了饭的“碗”。

“找市长”思想——将自己“托付”给上级领导。将自己的生路寄托在“市长”的手里,而不是主动到“市场”中去找寻出路

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因为习惯,仍然在秉持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如果在一个地方很普遍,它将会造成“地方性持续贫困”的必然后果。

“老板会有办法的”——将自己“托付”给上司。

不要把应该由自己不解决的问题托付给上司帮你解决。其实,上司聘用你的本意,恰恰是期望你来帮他解决问题,而不是他来帮你       解决问题。自己不去想办法,托付给上司和同事去想,万一他因为“太忙”而照顾不到你,失败的苦果是不是仍得由你咽下?

“老公,我这一辈子全K你了”——将自己“托付”给家庭。

如果你成为了丈夫的负担,那么婚姻就成为家庭的“负担”而非“资产”。万一你跟不上丈夫的步伐或者丈夫不堪重负,离婚的那一天你定有“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当然,反之亦然。

“在家K父母,出门K朋友”——将自己“托付”给别人。

这句话的正面理解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但反过来,负面理解就成了“托付思想”。其实,在家得K自己,出门还得K边父母,父母朋友仅仅是对你侧面提供点帮助而已。不要让自己成为“父母朋友”的负担与累赘。所谓“天助自助者”,别人能帮得上自己的先决条件是,自己千万别是“糊不上墙壁的烂稀泥”,得是块“料”,值得别人帮自己。

正如上所述,被托付的东西,包括某些工作任务、某件事情、某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某个人(如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命运前程等等;所托付的对象,可能是某位朋友、上司、下属、同事、父母、公司、政府、社会、上帝及某个其他组织等等。

以托付思想做事随处可见,其后果是养成都市“等K要”的坏习惯,以及因为这个坏习惯给自己带来的掌控权握在“别人”手里或嘴里的命运。

掌控自己的命运,请从彻底解除“托付思想”开始。
#1楼
发帖时间:2005-04-03 19:16:35   |   回复数:11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