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炎辉
一代宗师

[时事资讯] 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圣人王阳明,为什么历史教科书里没有他?

-->

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圣人王阳明,为什么历史教科书里没有他?

王阳明撒的一个弥天大谎

有一天弟子问王阳明,孔夫子说正名,上要禀告天子,下要告诉诸侯,废除辄拥立郢,这样符合正名的说法吗?

解释

正名:使国君名正言顺;天子:周天子;方伯就是诸侯。“辄”:卫灵公之孙;“郢”:卫灵公之子,辄之叔,本可继承王位,但自己推辞了。

这是段宫闱夺权的典故,卫灵公之世子蒯聩,被赶出卫国,而同为卫灵公之子的郢,婉拒继位,后推举蒯聩之子辄为君,若干年后,蒯聩赶走了辄,自立为君。有的人说,如果让孔子处理此事,定会废辄立郢。而王阳明不以为意。然后用站着孔子的角度来论述:辄对我敬重尽礼,请我为政,现在让我去废了他,这太违背人情天理了吧?所以应该这样做:

一、接回老爸

辄请孔子辅佐,说明他亲君子。孔圣人肯定能感化辄,让辄知道父爱无疆的道理。所以辄应该把父亲蒯瞆接回来。父子之爱,出于天性,辄能真切的悔悟,蒯瞆肯定会被感动。

二、让位给爹

蒯瞆既然回来了,辄就把国家交给蒯瞆,然后请求父亲治自己的罪。蒯瞆已经被自己孝顺的儿子感动,然后又有孔夫子在中间教化他们,蒯瞆绝对不肯接受国君之位,仍然让辄当国君。然后国家臣民又高呼着要辄当国君。然后辄上书给周天子,并抄送一份给诸侯,书中必须表达出一定要老爸来当国王,否则自己就没法活的意思。

三、感动天下

然后蒯瞆和群臣以及天下百姓都赞扬辄的仁孝美德。然后再上书给周天子和诸侯,书信中要表明必须辄当国君否则他们也活不下去云云。这样就天命垂青于辄了,让辄重新成为卫国的国君。

四、君君臣臣

辄不得已,用后世尊立“太上皇”的方法供奉着老爹蒯瞆。这些程序都走完后,才带着我是被逼无奈的像是要被送上绞刑架般的表情重新回到国君的位置。至此,“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从此开始美好的生活。

但其实明朝就也有类似的事情,朱祁镇在土木堡被捕,朱祁钰当了皇帝,大臣多次上书要接回哥哥,弟弟总也那般推脱。原本的好兄弟最终反目,斗的你死我活。

明知春秋无义战,但在王阳明的世界里,人人都可能是圣人,所以假设是成立的。但其实这与王莽篡汉里搞的禅让并无不同,最终人性之恶,人心伪善占据了上风,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现实。

真实的谎言

按照王阳明的假设,这样的历史将会少了很多的战争与鲜血,仇恨与杀戮。但是,为什么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个样子呢?这是因为,人性是有弱点的。而且,人人都是圣人,这只是王阳明的一心所愿。每个人不同的成长环境,还有天性使然,都决定了每个人必然会有自己的认知局限。圣人可能是存在的,但他一定是小概率事件,当然更不可能是群体了。

所以,当你假设别人都是圣人而做一件事的时候,成功率自然接近0。你并不清楚在哪个环节哪个人哪件事上面他们就会暴漏出人性的弱点,然后让你的美梦彻底破碎。

我们可以继续来谈上面那个假设:

首先,说服辄接回蒯瞆,即使是孔子,也不一定成功。因为帝王之家,权利永远是高于亲情的。所以辄先考虑的就会是,如果把蒯瞆接了回来,我继续做皇帝就可能不能服众,那么就要先让父亲做皇帝,如果父亲做了皇帝他会不会觉得我有野心而不放心我,进而把我铲除了呢?既然有这么严重的事情可能会发生,那么我为什么要冒这个风险把他接回来呢?

然后,如果我们假设辄没有像上面那样做,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把父亲接了回来,好的,他把国家交给了父亲,父亲,很有可能就接受了。(而且看他真实做的案例:被赶出国后杀回来赶走儿子自立为王,这样的性格,如果真让位给他,他接受的可能性是极大的。)然后呢,父亲是不是又该想了,儿子这边也是有一定的势力的,一定要铲除干净,我才能坐稳皇位啊。于是是不是该软禁儿子然后把他的党羽该杀杀该砍砍呢?

其次,我们再假设儿子和父亲都接受以上的排练,愿意做一对慈父孝子,儿子把父亲接了回来,父亲也不肯接受皇位,然后等着大臣们来造一个‘势’让儿子名正言顺的做皇帝了。但是,大臣们会怎样做呢?他们一定会分好几派。倾向儿子的自然不希望父亲做皇帝,倾向父亲的呢,自然不愿意儿子做皇帝,然后里里外外还有中立的,以及其他可能希望郢做皇帝的。这么多的势力,至少是不肯统一规整的上书希望儿子做皇帝了吧。然后,最终谁做皇帝,就取决于多方力量的制衡约束,成了未知数。

最后,这君君臣臣的大圆满之路是要走过多少沟迈过多少条河才能到达呢?我看是难啊,帝王们自然也是清楚这是一可行性极其低下的做法,所以,人家压根开始都不开始,所以辄就是不会接蒯聩回来,朱祁钰宁可兄弟成仇也不肯接朱祁镇回来,因为他们清楚的很,人性的变率那么大,和那么一个虚假的实现率极低的美梦相比,还是抓紧自己的现有权利要紧。

但是王阳明呢,由于他的哲学观,他不得不这么说,一个性本善的哲学,总不能提倡性本恶吧。但无论如何,这个答案,还是过于乌托邦了。有时候童话故事听听,陶冶下情操,还是很美好的,但是认真你就输啦。

如果是鬼谷子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如果卫国还有未来,那就让“郢”来担当国君吧。卫国的子民经不起太多的折腾。一切繁文俗礼都在劳民伤财,一切繁文缛节都是伪君子的把戏。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儒家和纵横家的区别。

其实儒家用来修身是强过纵横家的,但儒家太喜欢教化别人,自己做君子是没问题,但是去要求别人也做君子不说,还盲目的假设别人都是君子,这也太强人所难了。而纵横家们“勿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更加现实也更加理智,简单明了,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而不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

至于“辄拥立郢”是否实用,其实王莽禅让和朱祁镇兄弟俩的例子,就已经能得出结论了。有人认为我要歌颂纵横家了,并不是。我想说的是儒家对于外界事物反应迟钝,而纵横家对于内在修为反应迟钝。是否可以内外兼修呢?

当国学遇到科技,跨的不是界,是思考。


#1楼
发帖时间:2015-08-04 11:44:48   |   回复数:3
ALLEN820213
隐世仙人♂
感谢楼主分享!!!
2015-8-4 #2楼
170761468
一代宗师
感谢分享
2015-8-5 #3楼
flysky112
武林高手
感谢分享
2015-8-6 #4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