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梦如来
一派掌门

[] 《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Frankenstein观影归来

-->
《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Frankenstein观影归来

  2011年本剧在英国巡回演出,早在围脖上看过菇凉们的report,心痒得不行,怎奈咱们天朝小老百姓没机会看,也就只好心痒一下就算了。没想到今天能够等到上海大剧院的两场连映,今儿个可算是一尝夙愿了!
  
  先是啰嗦点关于剧本本身的东西吧。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这个故事,我在初中时就已经拜读过,不过也因为年代久远,剧情也记不清楚了,于是在剧场里坐了一大半缺亲粉的情况下,其实我最初只是想好好看看这个故事。
  
  你不得不说,传世之作的确是有其永恒的魅力的。雪莱写本作的年代正是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发展的当口,人类正在通过科学、头脑和双手天翻地覆地改变这个世界。(于是我们也看到在剧中第二幕里如同怪物嘶吼一般的蒸汽机,钢铁和煤矿工业,生气勃勃如同野草一样的工人,以及一个典型的要债如吸血的资本家形象。)
  
  但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当你发现可以通过自身能动极大地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会否就开始质疑神的存在,以及想要如神创世造人一般创造一个崭新的生命呢?历史告诉我们,人总是在挑战权威和神圣当中向前走的。而到今天,生物科技和基因技术更加显得人的能力越发强大,仿佛随心所欲地将生命改头换面已经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了,人造胰岛素,克隆羊,自体组织克隆。
  
  然而这一切并非如此简单。不提复制人和人造人,即使是一块组织,一个器官,都存在着伦理道德的死局。你创造出的新生命是否有其独立存在和生存的价值,是不是应该为了克隆供体的目的任意使用技术手段制造新生命,人权的范围究竟该不该扩展到覆盖这些被创造生物上?
  
  没有人能在此时此刻回答这些问题,于是学界将人造生命的技术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并严禁克隆人。
  
  但这些伦理问题,生于1797年的玛丽·雪莱,在她1818年创作的小说中就已经抛给了世人。弗兰肯斯坦创造的怪物,究竟算不算个人,是不是当得到人类平等的对待呢?无解……无解的故事,最终往往就是走向毁灭。
  
  好吧,言归正传。看完两场心里激动得不得了,几乎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述清楚,我也只是姑且讲讲我自己的体会,大家也就看过就算。
  
  下午场是缺博士米勒怪物场,片头放过拍摄花絮,米勒说他塑造怪物时会想到自己2岁的儿子,而事实是他的表演也正让我想到一个新生的孩子,整个演出过程,是一个人类小孩从婴儿成长为成年男性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加快了无数倍。他破茧而出努力控制手足的肌肉,甚至抱着自己的脚啃咬的样子真的像个正在学爬学走的婴儿。我对一串镜头印象深刻,即是米勒从蠕动到双手撑起身体,再到四肢并用地爬行,进而双足站立,试探着挪动脚步,最终飞快奔跑,这一连串怪物诞生的经过,能让观者深深体会到一个新生命正在熊熊燃烧的生命力,以及他初次体会到拥有身体,控制身体的感觉,那种强大的情感冲击简直有如一阵热浪扑面而来,让我也情不自禁呼吸加快。
  
  其后,也是本场中我最最喜欢的一幕戏。怪物流落山林荒野,在星空之下痛嚎被人殴打、也是被人拒绝的痛楚,而后一轮旭日冉冉升起,他着迷地朝那一片光明走去,企图拥抱鲜红而浑圆的火球。他为鸟儿的啼鸣感到惊奇不已,为雨露浇身而新奇有趣,然后第一次感到寒冷,学会衣以蔽体,扑倒在草丛中撕扯咀嚼,翻动着弗兰肯斯坦的笔记像个玩具,他放声大叫,肆意大笑,笑声中满满都是对生命的狂喜。这天真、纯朴的喜悦之情瞬间就让我眼泪迸发夺眶而出。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有相同的感觉,但这一刻纯之又纯的情感,米勒渲染得太到位了!!
  
  在怪物成长的过程中,老人德拉西就像个智慧的先知,是他帮助他与人沟通,学会说话,更甚竟学会了阅读,与更深一步的,思考,质疑,求索。记得老人与怪物谈论原罪的一节,说到的两种观点,其一是人生来即是有罪的,而后的生命则是在不断追求更好以弥补罪行;其二则是人生来是一片空白,所谓罪责都是由社会造成的。毋庸置疑,整出剧都在表现着这个主题,个人是更倾向于第二种。怪物最初降生于世纯白如纸,但他遇到的第一个人,他的创造者弃他而去,凡见过他的人都视他为异类,非打即骂,注定他无法像个正常人类一般走上一条平凡的路。德拉西的儿女多么残酷,正如我们大多数人类一样,只用眼睛看,而不懂用心。前一秒还在热情感谢帮忙的仙女,后一秒就因为怪物的长相对他拳打脚踢。这个怪物即使学习的速度再怎么飞速,也终究是个心智不熟的孩童,对德拉西诺言崩毁这样痛苦的背叛,他只学得会报复,而更深更复杂的人性,他并不懂。于是他一把火葬送了唯一待他如亲人好友的德拉西老人和他的一家。悲剧。
  
  在之后的故事里,米勒的表演依然风格特别犀利,气场尤为强大。他的怪物像个任性而偏执的小孩,热情激烈得像燃烧的火焰,于是缺亲的博士面对着这个怪物就像被魔咒附体一般顺着他的意志走了下去。情节就不一一剧透了,只是必须说到缺的博士。这个角色在本剧中并不像怪物一样拥有特别强烈的个性和表现方式,而他的内心也更为隐蔽内敛,让人不能轻易看穿。但缺实在太适合这样的角色,他见到怪物的震惊,他对自己创造怪物这件事的轻浮狂喜和自大,面临怪物要求时的矛盾,他面对感情的犹豫不决,甚至可以说他优柔寡断,这些缺都诠释得特别好。也许单看一场没有太明显的感觉,但两场对比之下就会发现不同的表演风格和表演差异所在。他是属于温水煮青蛙的类型,总得让你慢慢沉进去,慢慢体会,细细品味,才能感觉得出人性之复杂难懂,然后自然明白其中的强悍之处。
  
  说到结尾……其实我一直觉得略违和……这个点题明确的地方二人的相互表白跟前文衔接上有那么点突兀,这点容后再叙吧。在我看来,缺博士和米勒怪物真心像一对父子,怪物对博士充满了恨意,但追根究底还是爱。他恨博士创造出自己在世间受苦,却怎么也无法摆脱想要创造者关注并关爱自己的渴望。而博士最后所说就是一切的真相了,这个怪人科学家无法学会爱人,因此屡屡在有苗头初现的时候自动退缩破坏,唯有在创造怪物的过程中,他能够毫无保留地接受并投入全部感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确实是谁也没法离开谁,但谁也没办法原谅谁,只有在北极的冰雪之中一起毁灭吧。
  
  晚上是缺怪物米勒博士场。我不再多啰嗦,只说说和下午场对比下来的感受吧。今天听到有观影的姑娘说米勒的怪物演的的确比缺的更好,我想米勒的怪物与其说演得更好,还不如说风格更强烈,更容易得到观众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吧。前文提到过,我觉得米勒的怪物像个孩子,从最初一幕就可以确定这个印象,并在其后的整个剧中不断得到验证。而缺的表演,我并没有那么快得到一个确定的结论。在第一幕中,我看到的是个挣扎而虚弱的怪物,他很安静,偶尔才发出不算嘶吼的吼叫声,他极力想要站起,却屡次失败,倒下,再爬起,再倒下。也许从这一刻就可以预兆一般说缺的怪物注定是个痛苦挣扎的怪物。
  
  果不其然,这个怪物在成长过程中,注定是更纠结的。在前面的几幕戏中,我几乎感觉不到缺太多太夸张的表演,你无法对这个怪物做什么定论,他就是个没有太多感情的怪物,在和德拉西的对手戏当中,米勒怪物会让我们觉得有什么存在,他有感情,并能让我们感觉到,然而缺的这部分表演让我看不到太多,那时候我几乎在为缺担心,这样对比之下,他的怪物到底要怎么演才能和米勒的相抗衡呢?
  
  但事实证明我的确想太多。这个怪物的情感是在渐入佳境的,他从什么都没有渐渐演进到我在开头根本无法想象的细腻而冲突的情感,就像一棵树从一颗沉眠的种子渐渐长成了遮天蔽日的森林。
  
  米勒博士和缺怪物始终是不平等的,这是我最强烈的感觉。在这一场中米勒的气场……依然强大,不仅是怪物,甚至连其他配角演员与他的对手戏都几乎可以说没有能压得过他的,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个更情绪化,更激烈的博士,下午场中我甚至可以看到怪物在挑战博士的权威,甚至在操纵博士按照他想要的方向前行,但这一场里,面对着博士的怪物自始至终是个弱势的、卑下的奴隶。尽管他有更强大的体魄和力量,想要杀死博士易如反掌,但在精神上,他却始终是被统治的可怜弱者,唯有跪在博士脚下乞求他赐予一个同类,而不像米勒怪物,甚至可以让博士跪倒在他的脚下,手捧利刃对自己说“你尽管折磨我好了,我不会答应你。”(这一点区别特别有趣,让我不禁就在想,是不是当真是缺自己太软了的关系……这个抖M啊……)但正是因为这种面对着创造自己的主人的无力感,对他无法停止的恨,和无法停止的爱的渴求,让这个纠结的怪物显得更无害,更痛苦,更矛盾,这里面的感情也更丰富了,缺将这样的感情表现得让我不禁赞叹,也许要表现一种强烈的情感,比如欢乐,比如愤怒,都不太难,但要表现出更为复杂纠结的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于是,这样让下午场我一直觉得略违和的结尾也无比合理化了。怪物说想要的只有博士的爱,在这里真的一点也不突兀。言语描述并不能很好地形容我观看的感觉,如果有机会,大家还是该将这版好好看来品味。
  
  好吧,啰嗦一大堆了,这个长微博可能要变得非常……非常……长,各位基友,我只想嚎叫一声能把两场看全实在是,太棒啦!!!!!!


#1楼
发帖时间:2012-12-04 14:05:36   |   回复数:1
小凡人
武林盟主
谢谢分享感受!

2012-12-6 #2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