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玫瑰
版主

[] 人人都爱小木屋 避居迷你“桃花源”

-->
我们去过的那些令人难忘的lodge酒店,无一例外都坐落在优美、僻静的自然环境里,他们远离城市,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一般规模不大,几十间客房,与那些豪华、招摇的大酒店相比,它们更加私密、个人化,像乡野的花朵,在僻静处开放。  像哲人一般思考
  在英语的翻译中,lodge是小木屋的意思。与hotel的精致、奢华、大气相比,lodge更自然、简单、朴素。
  我总觉得,古人最初时,都住在洞穴里,或者树上,后来他们被大地吸引,才下来地面盖房子,一住就是许多个世纪。后来,木屋逐渐被拆掉,城市的钢筋水泥代替了它,直到现在。如今,我们大多数人住在这样的房屋里。旅行时也住在这样的旅馆里,钢筋水泥、大理石。我们不禁要问,小木屋还有他存在的价值吗?
  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离开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瓦尔登湖畔的一片森林中。他盖起一栋小木屋,木屋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套被褥,有几件简单的炊具和几件换洗的衣服。梭罗在小湖边开荒种地,他过着那种近似原始的、极其简朴的生活,以便认真观察和体会人生真谛。每天,他都要把自己回归自然以后的观察和体验,以及思考、感触写在日记中。后来,他以此为基础写下了名著《瓦尔登湖》。梭罗以自己的行动和著作,向世人宣告了他个人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独立”。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晚年,也居住在故乡黑森林群山之巅的一座小木屋。 那里人迹罕至,与世隔绝。海德格尔常年独自一人,在寂静的林涛声中展开深邃的哲思。
  同样是大哲的维特根斯坦,对于小木屋却有一种出自本性的终生热爱。维氏的父亲是维也纳的钢铁大王,建有豪华的巨宅。但他却喜欢到附近森林中一座破旧的樵夫小屋沉思和写作。后来,他到挪威旅游时,被那里淳朴的民风和简单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于是,他就在挪威西部森林中,自己建造了一座小木屋,在遗世独立的隐居中,他的早期思想有许多是在这里静静地成形。
  这么多伟大的人都喜欢到小木屋里沉思,一定有它的道理。
#1楼
发帖时间:2012-11-03 20:34:28   |   回复数:0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