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小子005
一代宗师

[] 是地球膨胀催生了喜马拉雅山的上升

-->

我们目前的主流权威观点一致认为,是印度洋板块北上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了印度洋板块的俯冲嵌入、成就了喜马拉雅山的上升。可问题是是什么动力促使了印度洋板块的北上、又凭什么以很小动量的板块、撬动了大动量的欧亚板块青藏高原的隆起呢?地球陆地岩石圈一般厚度100—400公里,浮在较高位置的印度洋板块又是如何能俯冲嵌入近400公里岩石厚度喜马拉雅山下面?另外如果印度洋板块是北进的,那么斯里兰卡又凭什么会向东南方向漂移分离?印度陆地又为什么会像楔子那样指向印度洋,不就是因为青藏高原压力而使得印度陆地向南延伸吗?更有自相矛盾的数据,据说印度洋板块每年仍然以4-5cm的速度继续北进,另一方面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高度却在下降。面对这一不解之惑、仍然采用不存在的地壳俯冲理论显然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如果用地球膨胀来解释、那就很好解释,地球在膨胀条件下、就像一个不断吹胀的气球,作为北半球的印度洋板块离南极距离当然是增加的,喜马拉雅山高度自然也就不受地球南北延伸影响(因为任何高度山峰都是有重力承受极限的,当达到这一极限高度后就会自然下降)。所谓的印度洋板块的北漂只不过是来自于古大陆是一块整体虚构概念的需要、是陆地板块漂移学说的需要。并没有实质性的地质依据。
大西洋每年扩张速度是1-2cm/、太平洋扩张速度是每年5-7cm,海洋扩张既是事实上的存在、也被科学充分验证,海洋洋中脊分布处处都有、到处都是新生洋壳,如果地球不是膨胀,那么新生增加的洋壳又在那里消失呢?我们根本找不到哪里有地面地壳消失或缩小的现象。虽然俯冲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新生不断推移的洋壳会俯冲于海沟或陆地地壳之中,从而达到新生地壳与俯冲地壳消失的动态平衡,但问题是并没有因为理论上的想象平衡,海洋而不扩张,并没有因为大西洋扩张而使太平洋缩小,照样在扩张,海洋真实存在的扩张事实说明了地壳俯冲消失理论难以立足。如果从另一角度来看,地壳俯冲理论也是不能成立的,一方面新地壳在形成、另一方面地壳却在俯冲消失,那么地球岂不是没事干了、白白耗费能量?大自然是很难找到这样的事例的;第二地球地壳压力理应也是平衡的,凭什么新形成洋壳压力可以大于比洋壳厚度大更坚固陆地地壳压力呢?如果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俯冲潜没的一方岂不是都应该像喜马拉雅山那样隆起吗?或地壳俯冲挤压、地壳破裂至少引起频繁地震,事实上这样现象我们并没有看见。其实陆地也是扩张的、风水泥沙的搬运作用使得陆地不断地向海洋延伸,海岸线不同年代扩张版图就是陆地扩张的生动再现。无数次地震形成裂缝又何尝不是陆地缓慢隐性的扩张方式。直观上的地壳扩张红海大约是4000万年前形成的,大西洋大约是2亿年前形成的,东非大裂谷大约是3000万年前形成的,如此显著的地面扩张,我们看到了或找到了与此相适应的地面消失证据了吗?
既然海洋扩张是事实,那么伴随地球表面积增加岂不是地球膨胀吗?地球膨胀应该是同比例膨胀的,既有径向膨胀、也有纬向膨胀,地球陆地由于地球膨胀在东西方向彼此分离形成海洋隔海相望,在南北方向同样彼此分离:非洲向南移动、形成了不断扩大的地中海,南北美洲的分离形成了赤道附近狭长陆地,并伴有大面积的浅海岛屿分布、如果仍然坚持是南美洲北上、那么这样地貌是不能解释的;澳大利亚既是东西分离结果也是南北分离的结果,所以形成了周围环海的大洋洲;巴拿马运河不会像现代理论所说那样、会由南向北的挤压而缩小消失、恰恰相反会在地球膨胀中南北分离而扩大;白令海峡也是在地球的膨胀中分离形成的、并且海峡会越来越大,早期先民从亚洲最北端跨越白令海峡到北美洲时,可能那时的白令海峡是可以轻易通过的、并不需要严寒下的海面结冰,因为严寒自然条件下人类迁徙本能往往是往南的。
那么地球膨胀又是如何产生了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呢?首先陆地本身在地球膨胀中是不断上升的:我国西部沿河两岸依稀可见曾经被河水冲刷过的不断抬高陡壁、留下的原来水流高度,河床则不断下切降低;我国丹霞地貌溶洞几乎一致河水下切、形成了多层溶洞景观,地球地面普遍抬升的这一壮丽奇观,生动地展现了陆地是在不断抬升的。地球膨胀自然是原有密度的降低,是地幔岩浆膨胀压力大于地表压力的结果,于是原有的陆地高原高山因为密度比较大、对地壳地幔压力也大,形成旋转岩浆阻力也越大,决定了积聚岩浆能量也越大,所以火山喷发向地表输送物质也就越多,所以上升空间也就比较大。其次由于北半球陆地较南半球大,故在膨胀中北半球压力比南半球大,在南北膨胀拉伸中北半球会倾向于南半球移动,而南半球也膨胀、产生新的南北方向洋壳,阻挡了陆地的南下,由此产生了欧亚板块向南移动挤压中,青藏高原不能南下而被迫抬升。这就是形成喜马拉雅山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国形成多条东西走向山脉原因。如果都以印度洋碰撞俯冲解释,那么远离印度洋板块俯冲地带的多条东西走向山脉形成又作何解释呢?
地球膨胀另一证据:就是恐龙时代的大气层厚度据科学证实比今天厚,云系比今天厚的多,雨量自然比今天高出2倍。大气层为什么会向减少方向发展呢?显然和地球引力减小密切相关的。地球膨胀本身、质量并没有增加,有效引力还是那么大,但地球膨胀半径的增加会削弱引力半径的,地球半径每增加1000公里,地球地表引力相应减弱1000公里、大气层厚度相应就会减少1000公里,这样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地球收缩成为一个质点,那么地球引力就可能像一个黑洞,引力无比强大。是地球膨胀造成了地表引力降低,也是形成今天地球引力常数的减小最合理解释。当然如果地球质量减小,也会减小地球引力,但就目前而言地球质量减少可能性是没有的,因而也就不存在这种可能,唯有地球膨胀才是最合理解释。
地球膨胀也是地球演化的必然结果。第一从地球广泛存在的天然放射性元素似乎说明了地球起源时、就具有大量的高密度物质,因为原子序数大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说明组成地球的原始物质地核内有很多的重元素物质,这些重元素物质自然就要发生裂变或衰变,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形成了地球地核高温高压的能量来源。第二地球的自转带动了地幔地核不同的旋转速度,其摩擦力产生的热能也是提供地幔高温高压的来源。第三地球收缩形成期的高密度状态是在自身引力相对较大时产生的,那么在地球漫长的不断靠近太阳的绕日运动演化中、日地引力不断加大,一个是引力增大、另一个是与此相抗衡离心力增大、两种相反的力,作用于地球必然是一个不断拉开地球膨胀的力。据推算今天的日地引力是13亿年前的1.55倍,试想微不足道的月球引力都能引起地球潮汐,那么增加了原来55%日地引力的地球能不膨胀吗?第四、自身引力的减小也会就像一个吹满气的气球、在周围压力减小的条件下必然是不断的膨胀,外来天体撞击、天体引力增加、气候变迁都可能至使大气压力的减小、引起膨胀。第五、太阳风的袭击、高能粒子降临通过两极的吸收都有可能转化为高温高压能量来源,于是地球在这样多种力的共同作用下、膨胀也就成为了必然。

#1楼
发帖时间:2011-12-02 12:05:52   |   回复数:8
741013
隐世仙人♂
感谢楼主分享!支持!
2011-12-2 #2楼
lqxwwz
一代宗师
继续上涨。。。。。
2011-12-3 #3楼
小凡人
武林盟主
膨胀?赤道在变长吗?

2012-4-29 #4楼
麒麟08
小有名气
核不同的旋转速度
2012-5-12 #5楼
682128
小有名气
还涨啊?再涨不会悲剧么?
2012-5-12 #6楼
miaobi11
武林高手
谢谢楼主分享,看帖必须回帖
2012-5-12 #7楼
java-lemon
一派掌门
不是8848了吗???
2012-5-12 #8楼
java-lemon
一派掌门
本来就是世界第一高峰!!!
2012-5-12 #9楼
游客组